醫用顯示器
醫用顯示器及醫療行業所用的高清晰高亮度顯示器。PACS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,以及各種數字影像設備如DR、CR、多排CT、3D圖像等飛速發展,醫用顯示器的選購配置成了醫院和PACS集成商關注的焦點,由于醫用顯示器在數字系統中,是醫學影像的最終呈現者,它承載著替代膠片、保證影像質量、最終實現醫生“軟讀片”對患者的觀察與診斷。 在PACS系統中,要求所有的醫用顯示器要求具有一致性和整體性。
中文名:醫用顯示器
外文名:Medical Display
區別:與普通顯示器的應用領域不同
標準:DICOM PART14
醫用尺寸:尺寸基本與X膠片相仿
與普通顯示器的應用領域不同,技術要求的參數要求也不同,下面根據主要參數進行比較說明:
支持DICOM PART14的標準
一個專業的醫用顯示器必須支持DICOM PART14的標準,也就是說必須具備調整DICOM標準曲線的能力,使其和DICOM標準相吻合,從而保證影像的顯示質量。
常規尺寸:顯示器尺寸是以對角線長度來表達,一般以英寸為單位普通顯示器主流尺寸為21.3
醫用顯示器常見尺寸為21.3、27、31.5尺寸。
支持灰階顯示:灰階度是黑白醫用影像非常重要的特性,它反映了黑白圖像之間的層次
灰階顯示要求顯卡支持,醫療專用顯示器應當配有專用顯卡;
普通顯示器有:8bit- 256灰階,用于顯示彩色圖象,無灰階要求,使用普通顯卡;
醫用顯示器有:10 bit-1024灰階,用于顯示X光灰階圖象,與診斷相關,要求:10bit11bit(1024*2048灰階)。支持BBS功能(穩定的亮度控制)
顯示器的亮度是會隨著時間而衰減的,普通顯示器由于沒有穩定的亮度控制和校準,不但衰減較快,平時使用時,也由于受環境的影響,其亮度不能長時間的維持在一個對人體肉眼合適的水平上,而專業的醫用灰階顯示器考慮到這一個問題,采取了穩定的亮度控制技術,對顯示亮度所反饋的信息隨時進行校準,使其始終保持在標準亮度之上,符合臨床的閱片標準。
亮度及亮度恒定要求
亮度就是顯示器上顯示圖像有多么明亮,顯示越明亮圖像中的能夠產生的動態范圍就越大,使人們在圖像中分辨更多的色調,這種動態范圍必須提供全8bit灰階圖像(即256不同色調)。
普通顯示器有:200-300cd/m2無亮度恒定的要求;醫用顯示器有:600-700 cd/m2經過校正設定的亮度在400-500 cd/m2之間;要求3萬小時甚至10萬小時亮度值保持不變。
亮度恒定對醫用顯示器而言很重要,保證顯示器亮度不隨時間變化。實驗研究證明,顯示器亮度與肉眼敏感度的關系,當亮度在500 cd/m2時,肉眼敏感度為700,當亮度在800 cd/m2時,肉眼敏感度為777(最大),理想亮度在400~500 cd/m2,所以選擇亮度≥700 cd/m2就可以了。
分辨率的規格
單位面積內實際顯示像素的數量,如800*600、1200*1600等
普通顯示器有:1024*768,1280*1204;基本上是橫屏顯示,不需要橫/豎屏轉換;醫用顯示器有:根據影像的需要,可以橫/豎屏轉換,
1024*1280(豎屏)/1280*1024(橫屏),
稱為1百萬像素(1MP),常用橫屏顯示, 多適用于CT、MRI、數字胃腸機;
1200*1600(豎屏)/1600*1200(橫屏);
稱為2百萬像素(2MP),簡稱1K,常用豎屏顯示, 多適用于CR、DSA、數字胃腸機、,PACS閱片工作站;
1536*2048(豎屏)/2048*1536(橫屏);稱為3百萬像素(3MP),簡稱1.5 K,常用豎屏顯示, 多適用于CCD-DR、PACS診斷工作站;
2048*2560(豎屏)/2560*2048(橫屏);
稱為 5 百 萬像素( 5MP ),簡稱 2 K ,常用豎 屏顯示,多適用于平板DR、乳腺機、PACS診斷工作站;
醫用顯示器的分辨率與價格成正比,與放射設備的分辨率正相關,相應的設備應當配套相應分辨率的顯示器。響應時間
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,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。通常都是以毫秒(ms)來計算。響應時一般說來分為兩個部分—Rising(上升時間)和Falling (下降時間),而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。人眼存在“視覺殘留”的現象,也就是運動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,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24張/秒,這也是電影每秒24格的播放速度的由來,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一標準,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。按照這一標準計算,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于40ms,根據液晶的實際使用情況,響應時間:30ms(1/0.03=33.3 禎 /秒),還是會出現拖尾現象,不適合動態醫療影像的實時播放。響應時間在25ms以下(1/0.025=40禎/秒)可以滿足臨床心血管DSA的實時播放。
在醫用顯示器的選配上,CR、DR靜態影像對響應時間無過高要求。但是在播放動態影像的系統配置時,如心血管機和數字胃腸機,就要首選響應時間在25ms以下的醫用顯示器。
穩定性
相對于普通顯示器, 醫用灰階顯示器的價格較為昂貴. 我們希望使用壽命能在5年以上. 不論是CRT顯示器或LCD顯示器, 亮度都會隨著時間而衰減. 一般顯示器壽命的定義是當亮度衰減到最大亮度的50%的時間. 以液晶顯示器而言, 此時間大約是30,000小時到50,000小時即使在使用壽命時間內, 亮度并不是每天都相同的. 所以隔一段時間 (大約三個月到六個月), 顯示器必須要做亮度及灰階的校正, 以保證顯示器的一致性. 如果顯示器數量很多, 工作量也是相當大的. 較先進的顯示器內部有傳感器, 能偵測顯示器的亮度變化而自動調整.使顯示器在使用壽命內能隨時保持亮度穩定。液晶顯示器的亮度并不是很穩定. 它的亮度會隨溫度不同而改變.有些顯示器內部有傳感器, 能偵測顯示器的亮度變化而自動調整. 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力。
另外液晶顯示器在剛開機時, 亮度不會立刻達到設定的亮度. 大約經過20 – 30 分鐘后才會達到設定的亮度. 在此亮度未達設定標致的時間內, 顯示器是不適合作診斷用。使用者常常因其他事務而停止使用顯示器, 一段時間后, 屏幕保護就開始啟動. 顯示器電源關閉. 這對延長顯示器受命是有好處的. 但當使用者再度開始使用顯示器時, 顯示器又處于剛開機狀態, 又須等待20 –30 分鐘溫機時機. 如此一來, 使用上相當不方便. 若關閉屏幕保護, 又降低使用壽命. 因此, 魚與熊掌, 不可蒹得. 設計良好的顯示器, 利用內置傳感器, 偵測開機時的亮度. 若亮度未達標準, 則提高電源電壓, 使顯示器在30秒內達到預設亮度. 如此一來, 既不等待溫機時間, 又可在怠機時啟動屏幕保護, 延長顯示器壽命。